欢迎访问 http://serveship.com, 注册会员/ 登录
中国船舶装备
资讯中心
造船/海洋工程
航运
港口
服务
 当前位置: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造船/海洋工程>>麦康森:构建海洋全产业链新模式
麦康森:构建海洋全产业链新模式
2018-03-22 09:28:25 作者:中国船舶报

“我国近岸海水养殖技术比较成熟,但深远海海水养殖技术还缺乏实战经验,深远海海水养殖平台建设才刚起步,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。”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名誉院长麦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我国需要开展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发,构建“养—捕—加”相结合、“海—岛—陆”相连接的全产业链深远海养殖体系,通过跨行业协作、资源整合、信息共享,快速提高渔船、养殖装备研制水平,形成全产业链新模式。

深度实施军民融合

尽快实现渔船、养殖装备国产化

麦康森表示,过去,水产养殖、捕捞装备都是行业内自给自足,许多装备建造企业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,设计研发、科技创新能力不足。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,这些企业面临的压力俱增,更无心深入研究养殖装备新技术以及研制新产品。而具有一定产业技术基础和建造优势的造船企业,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油船、散货船及集装箱船三大市场,很少关注渔船市场。

“‘看大不看小’是造船企业在渔船市场缺位的一个重要原因。” 麦康森表示,这与我国船企本身的市场定位有关,很多船企在产品定位、发展规划中未纳入渔船市场,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渔业装备生产建造体系,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渔船、养殖装备制造较其他国家相对落后。

“相关行业未实现交叉合作,设计研发各自为政、信息互通机制缺失,导致渔业、养殖装备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发建造步伐缓慢。”麦康森表示,我国造船企业在全球造船领域已经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,造船能力大幅提升,并攻克了诸多重点船型的关键技术难题,但是深远海养殖相关产业领域的装备研发、建造水平仍然落后。以南极磷虾捕捞为例,从建造方面来看,目前国内船企在南极磷虾生态捕捞船、大型拖网加工渔船等高端渔船领域,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。现有渔船大多较为老旧,有些甚至是几经转手引进国内,而挪威已经拥有生态型的捕捞船。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缺乏跨行业的产业融合、行业交叉合作,资源共享不够,造船技术优势未能在渔业装备制造领域充分发挥出来。

“加大军民融合发展力度,实现资源共享、跨行业合作,有利于快速提升我国渔业装备研制水平。”麦康森表示,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,在渔船、养殖装备领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深海养殖、水产养殖等海上水产捕捞行业与深潜观测、渔业装备研制具有关联性和共同性,一个领域内某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后,可以实现军、民两用。他建议,我国造船企业要加快军民融合跨行业、多领域深度发展,相互合作,进一步提高渔船、养殖装备及海洋调查船等的自主设计、研发、制造水平。

加快新旧动能转换

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

海洋经济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。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,需要发展培育大而强的海洋产业,特别是发展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。

“近海养殖发展空间有限,要通过加强政府引导、加大高新技术投入,从生产模式、生产规模、技术水平等方面全面推动转型升级,实现新旧动能转换。”麦康森表示,海洋渔业是传统海洋产业,实现新旧动能转换,首先要改变家庭式、小规模的生产方式,政府应积极引导,推动海洋渔业向规模化、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变。

“传统的渔业一直是近海捕捞,捕捞量早已超出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,对海洋生态造成了破坏。”麦康森说。在海洋产业方面,他认为,除了发展传统的海洋渔业、海洋运输业、海洋装备制造业,还要积极拓展海水养殖空间,发展海洋新业态、新模式。要在东海、南海大力发展深远海离岸养殖,探索深远海养殖模式,提升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能力,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实现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。


上一篇:美国公司拟在中国造另类“邮轮” 下一篇: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复牌大跌
关于我们 | 版权说明 | 网站地图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服务 | 船员服务 | 我要留言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 电话:010-68478123 传真:010-68478123 E-mail:mesi@vip.163.com
Copyright 2010-2012 WWW.SERVESHIP.COM 纳德海事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12436号 京ICP备1100486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