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"科学1号"、中国海洋大学的"东方红02"、黄海水产研究所的"北斗号",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"大洋一号"、"向阳红09",这些科考船中很多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造的,部分船出现船体老化、设备陈旧、性能落后,船载探测设备整体先进性不够等问题,难以实现海洋多参数实时同步观测和系统综合集成,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不能满足科考任务。”李朗告诉记者,“所以现在的科考船正处于更新换代时期。处于调查船缺口之中的科研院所,纷纷进入了科考船设计建造的高峰期。”
为此,岛城的海洋科技力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除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新建的两艘科考船之外,中国海洋大学、黄海水产研究所、海洋地质研究所、国家深海基地等科研院所都已将科考船的建造推上日程。“虽然都叫科考船,但不同的科考船都有不同的侧重点。比如,中国海洋大学的船舶有教育实习的功能,海洋地质研究所的船舶侧重于地震、钻井等海洋地质调查功能,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船舶则侧重于渔业资源调查。”李朗表示,“在船舶制造领域内,科考船被贴上了"小众"的标签,技术含量高、专业性强,使得国内配套生产厂家无法满足科考船的生产要求。所以科考船的一些关键部件还需要从国外进口。由于其市场小,所以各个零件的专业生产厂家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,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分散,也没有所谓的垄断,所以每条科考船都是定制式的产物。”
|